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口碑臭了,但赚麻了?

2023-08-25 07:02:11 来源:小片片说大片 分享到: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今年的好莱坞大片,几乎全都扑街了。


【资料图】

而票房大爆的电影,基本上都和某个社会话题有关。

《消失的她》主打两性关系,拿捏住了性别对立的时代脉门。

票房高达35.2亿,直到今天还在小幅度上涨;

《八角笼中》的原型,是轰动全国的“格斗孤儿”事件。

目前票房21.8亿,在暑期档排行第二。

《芭比》原本只是一部玩具改编电影。

却因触及到性别议题,在国内爆火。

原本预测票房只有3千万,现在2.44亿,翻了7倍!

《孤注一掷》聚焦缅北诈骗,乘着国家宣传反诈的东风一路高歌猛进。

又用十分露骨的方式,呈现诈骗团伙的残忍。

上映才10天,票房直逼22亿;

对于以上这类电影,行业内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我给它们起了个名字——

话题电影。

它是现实题材电影的一个分支,主题贴合当下的时事热点。

有大量现实案例,甚至情节本身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

能够引发观众思考,广泛讨论。

咱们的邻居韩国,最擅长的就是话题电影。

韩影最常见的TAG有两个:

1.真实事件改编

2.它改变了韩国司法。

至于话题电影,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电影贴合原型,制作精良。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了解原型人物的经历,关注某个社会议题。

2018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影片根据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代购抗癌药的真实事迹改编。

既有热血创业片的爽感,又保留着沉重且克制的底色。

尽管存在争议性的改编,甚至受到陆勇本人的质疑。

但它确实通过主角代购印度仿制药的经历,描绘遭受癌症折磨、却又负担不起特效药的病人们的众生相。

法与情,制度与人性之间该如何抉择,编剧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想活下去啊,有错吗?”

从此以后,但凡提到国产现实题材电影,总是离不开《药神》。

那些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苦苦挣扎的病人们,也第一次被亿万观众关注。

这类电影在反映社会话题、引发大众共鸣的方面,有着强大的能量。

2014年,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上映。

儿子的失踪,让一对离婚夫妻踏上漫漫寻子路。

途中,他们结识了很多和他们一样无助的父母。

抛开寻子的主题加持,《亲爱的》本身的素质就很高。

没有过度煽情,只有在寻子故事的大背景下,陈可辛着力描绘着每个人物的心理转变。

这部电影让“打拐”走入观众视野。

背后的原型故事“孙卓被拐案”,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没记错的话,在快递包装上印寻人启事,就是在《亲爱的》上映后盛行起来的。

但有些话题电影空有话题,却没有影片支撑。

话题的热度越高,观众就骂得越狠。

同样是“打拐”题材。

2015年刘德华主演的《失孤》,为我们提供了反面典型。

故事由刘德华寻子,井柏然回家两条主线展开。

原本是寻子15年的父亲,送离家多年的青年回家的沉重故事。

很严肃、也很有厚度。

然而编剧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让苦苦寻子的刘德华轻易放下了执念。

两人的互动不像寻亲,更像蜜月穷游。

被观众所诟病的、过于亲密的澡堂戏和洗车戏,让主题的严肃荡然无存。

各种航拍的大阵仗,整的跟纪录片一样。

又消解了影片的厚度,轻浮到有些可笑。

还有2021年,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的《门锁》。

导演原本有一手好牌,他在国内女性意识觉醒的当下,找到了热点话题:

都市单身独居女性的安全问题。

2021年,我国独居女性已达近4000万。

而侵害独居女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

可惜这把好牌,被导演打得稀烂。

他用力过猛,把女性能遇到的全部恶意,都浓缩在白百何一个人身上。

深夜回家被人尾随、陌生人挤进同一部电梯、黑中介撬门溜锁、床下藏着杀人犯……

这是上辈子大闹过天宫,这辈子还的吗?

男性观众看完,只会觉得反感;

而女性观众,也会感到焦虑。

这不是关爱女性,而是恐吓女性吧?

更别提为了增加商业性,在后半段突然出现的枪战、警匪元素。

不伦不类!

除了电影本身,话题电影的营销也容易翻车。

这就不得不提到,即将上映的《我经过风暴》了。

8月15日,主办方邀请明星和媒体参加电影。

女演员秦牛正威,和网红都美竹,参加的是同一场。

两人都曾经和某吴姓失德艺人关系密切,难免让人有所联想。

至于主办方是故意为之,还是巧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秦牛正威抗议,登上了热搜,媒体却完全曲解了她的本意。

秦牛正威不满的是主办方未经告知,就擅自安排。

而不是和都美竹同场观影。

一部“女性友好”的电影点映会上,却闹出这样的新闻……

有点怪。

点映会那天,还有个人上了热搜。

陈思诚。

《我经过风暴》的女主佟丽娅,是陈思诚的前妻。

陈思诚现身,一口一个“丫丫”。

表示自己已经二刷,十分感动。

夸她“以漂亮闻名”,却敢于抛弃漂亮,呈现素颜、故意扮老。

今天特意没带我儿子来,不想让他看到妈妈这么惨,留下童年阴影。

乍一看是夸,但不能细琢磨,总觉得阴阳怪气的。

坐在前排的“赛博妲己”郭帆导演,都快绷不住了。

短短1分半,估计把这辈子所有痛苦的经历都想了一遍。

而且女性观众对陈思诚的态度……大家懂得都懂。

还没上映,就劝退一波潜在观众,这宣发操作我服。

关于话题电影,还有一个误区。

大家可能都发现了。

当讨论一部话题电影的时候,总有人会把电影本身,和它讨论的话题混为一谈。

电影终究是电影,也只是一部电影。

它没有承载宣传教化功能的体量,也别什么任务都扣它头上。

同样的道理,在审视话题电影的时候,我们不妨把话题先放到一边。

以类型片的标准去评价它。

我们开头提过,《芭比》其实也吃到了话题的红利。

华纳立项之初,只是把它当做一部卖情怀的玩具电影。

它的成功,真的是一场难以复制的巧合。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抬杠:

谁跟你说《芭比》只是玩具电影了?华纳明明是在呼吁女性觉醒!

其实华纳的项目书上,就已经明确说明了。

还有一点足以佐证。

《芭比》全网大热之后,华纳似乎发现了商机。

*还得罪了日本观众

却并没有意识到,女性市场有多么庞大;

也没在意,性别议题背后的能量。

而是很天真地以为,以玩具为原型的电影就能大卖。

连夜研究,打算拍《风火轮小汽车》的大电影。

《消失的她》的票房远超预期。

不是说电影拍得有多好,甚至有很多问题。

而是因为国内的舆论环境,但凡涉及性别对立,就一定能引起流量。

是因为杀妻骗保的真实事件,和东南亚旅游被绑架的案例。

《孤注一掷》的大火,背后是国家为了推广反诈中心app,而做出的各种骚操作。

是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

是投机者和被骗去缅北的同胞们,流的血、丢的命。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的成功,让资方和导演看到了话题电影的能量。

接下来,肯定又会出现一大批同类型的电影。

希望创作者们能洁身自好,保持身为影视从业者的尊严。

即便蹭的话题再怎么有争议,演员的粉丝再怎么卖力洗。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的真实水准,终归会暴露无遗。

精心制作、打磨剧本、创作精品。

应该是精品电影,吸引观众的讨论。

而不是消费热点、甚至是苦难,来为电影提高流量和票房。

说难听了,这就是在吃人血馒头啊!

作为影迷观众,咱们也得时刻保持清醒,以免被虚假的舆论裹挟。

千万别让居心叵测的投机者得逞,让苦心耕耘者颗粒无收。

如果你赞同我的看法,还请点赞在看,把它分享出去~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在看护肝,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仪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